2022-05-17 14:21:12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:華圖教育
下午5點,湖北省建始縣三里鄉大沙河村信義渡口,一聲吆喝打破了深山里的寧靜。
“老萬!老萬!過河!”
“好的!來啦!”
“老萬”全名叫萬其珍,是萬家在這個渡口的第三代擺渡人,自他祖父從江漢平原舉家遷到大沙河村起,他們一家人一直為村民免費擺渡,萬其珍已義務擺渡了27年。
聞聲而動,萬其珍熟練地解開船繩,蕩起雙槳,將一條有些老舊的小木船劃向對岸,把村民接到渡口,來回一趟10多分鐘。“我每天都守在渡口,只要村民想過河,我隨時開船。”萬其珍說。
義務擺渡,是萬其珍的爺爺許下的承諾。當年,他爺爺剛遷到大沙河村,淳樸的村民不僅熱情接納了他,還給了他幾畝田地,讓他在這里扎下了根。萬其珍的爺爺總想向村民報恩,他看到,村子被大沙河分開,河兩岸的村民要過河,需要走20公里的山路。于是,他攢錢造了條小木船,每天免費為河兩岸的村民擺渡。
萬其珍的爺爺去世前,對家里人說:“你們一定要信守承諾,將義務擺渡堅持下去。”就這樣,擺渡的雙槳傳給了萬其珍的父輩,1995年后又傳給了他。
萬其珍在渡口長大,跟著祖輩們學得一手嫻熟的撐船技術。他說,“27年來,我已經撐壞了3只船,撐斷了幾十把竹篙。”
多年來,萬其珍從不會讓村民空等。有一次,他不慎摔傷,在養傷的兩個多月里,他把遠在外地的大兒子叫回來替他撐船。他說,“只能船等人,不能人等船。”
如今,許多村民都已搬遷到河對岸。逢年過節,已搬遷的村民回老家時,總會看到萬其珍守候在渡口。“只要有一個人需要過河,我都會堅持劃下去。”萬其珍說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2年05月17日 10 版)
下一篇:沒有了